词语教育理论的详细解释,教育理论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教育理论

【词语拼音】jiāo yù lǐ lùn

【词语繁体】教育理論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词语解释】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对,原是指有关教育的思辨(speculative)与规范(normative)原理,一般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最有贡献于这类理论的建立。如哲学提供信念以指导教育实际活动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提供反省澄清教育思想适当与否。心理学提供儿童身心发展历程,以指导教材教法的编制选择。社会学提供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以帮助实际活动的展开。哈地(C.D. Hardie)在〔教育理论的真伪〕(Truth and Fallacy in Educational Theory, 1942)一书中提及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裴斯泰洛齐(J.H. Pestalozzi, 1746~1827)与福禄贝尔(F. Froebel, 1782~1852)等主张的「自然教育说」、赫尔巴特(J.F. Herbart, 1776~1841)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理论,以及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以哲学为教育的通论(Philosophy is the general theory of education)等等,均采取类似观点。
  然而当代教育理论学者,对上述观点,多持保留态度。首先英国分析学派哲学家奥康纳(D.J. O'Connor)在〔教育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1957)一书中主张教育理论近乎社会科学,至少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与实践相对的一套规则系统或信条,可以用来指导或控制实际行动者。如此教育理论即与心理学或社会学有关,研究知觉、学习、概念形成、动机等等使成为有助于教师工作的课题。二是指单一或一套已经证实的假说(hypotheses),可以据以判断各种教育学说真伪价值者。至于传统由形而上信念衍生而出的教育学说,因无法证明其真伪(形而上的语句无关乎事实,因此无法证明真伪),所以无法确认其价值。
  赫斯特(Foul Hirst)则在〔教育理论〕(Educational Theory, 1966)一文批评奥康纳以自然科学理论为典范;将教育理论拟比自然科学理论,无法显示教育理论乃针对实际活动(practical activity)与价值活动而作的特性。赫斯特区分知识的种类有三:一是知识形式(form

教育理论”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