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瞤息 瞬息。极言时间之短。
  • 确息 确切的消息。如:有些人远在海外,连亲属都不知道他的确息。
  • 累息 (一)、长叹。(二)、屏气。因恐惧而不敢喘息。
  • 低息 不高的利息。
  • 詟息 畏惧而屏息。
  • 居息 (一)、安居休息。(二)、居住蕃息。
  • 顾息 顾念太息。
  • 仰息 仰人鼻息。
  • 伏息 隐匿形迹。
  • 颓息 如风嘶般的叹息声。
  • 嫔息 妻与子女。
  • 滚息 滚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那 老西儿 又要逐月滚息,一面不肯,于是又重新磋磨,説到逐年滚息,方才取出纸笔写借据…
  • 赂息 谓行贿以求息事。
  • 养息 (一)、将养身体,休息。(二)、收养的儿子。
  • 惕息 (一)、谓心跳气喘。形容极其恐惧。《汉书·司马迁传》:“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颜师古 注:“惕,惧也。…
  • 心息 心无所念;心灰意冷。
  • 透息 指呼吸。
  • 眠息 卧倒休息。
  • 侧息 侧体呼吸。谓不敢大口出气,表示恐惧、不安。
  • 胁息 (一)、亦作“脇息”。敛缩气息。《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细要,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墻然后起。”…
  • 假息 (一)、苟延残喘。(二)、暂时休息。
  • 胎息 (一)、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
  • 絶息 (一)、断绝;停止。词语出处断绝;停止。《史记·秦始皇本纪》:“阐并天下,甾害絶息,永偃戎兵。”《汉书·贾山传》:“夫布衣韦…
  • 倍息 加倍的利息。
  • 暇息 闲暇歇息。
  • 顷息 喘息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 狎息 狎游、一同寝处。
  • 偃息 (一)、休养;歇息。(二)、停息;止息。
  • 不息 (一)、不停止。(二)、不用呼吸。(三)、不灭。
  • 鷮息 古方士导引之术。谓屈颈如鷮鸟之引气呼吸,故称。《后汉书·方术传下·华陀》:“寿光 年可百五六十岁,行 容成公 御妇人法,常屈…
  • 润息 润泽将息。
  • 长息 长叹。
  • 士息 魏 晋 时指士兵之子。
  • 娩息 蕃殖。
  • 认息 谓愿意付息。清 杨昌济《治生篇》:“举债必须认息,年年还息,积久乃倍其本额,其为捐耗不可胜言。”
  • 弱息 (一)、幼弱的子女。南朝 梁简文帝《大同哀辞》:“含精鬱抑,叹嗟何极。云谁之悲,悲予弱息。”按,大同,简文帝 第十九子也,生…
  • 踵息 道家炼气养生之法。亦指呼吸徐缓深沉。语本《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成玄英 疏:“真人心性和缓,智照凝…
  • 燕息 安息。语出《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毛 传:“燕燕,安息貌。”唐 白居易《偶作》诗之二:“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牀。…
  • 动息 (一)、指出仕与退隐。《文选·谢朓<观朝雨>诗》:“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李善 注:“动息犹出处。”唐 王勃《秋日宴季处…
  • 大息 见“太息”。
  • 慴息 因恐惧而屏息。
  • 责息 求取利息。《晋书·五行志中》:“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其邻人有责息於外,歷年不还,乃假之使为责让,惧以祸福。负…
  • 减息 (一)、减少停止。(二)、降低利息。
  • 怠息 懈怠偷闲。
  • 别息 谓分辨不同季节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情况。
  • 慑息 因恐惧而屏息。《周书·萧詧传》:“魏 人慑息,未敢送死。”《南史·恩幸传·茹法珍》:“奄人 王寳孙 年十三四,号为 倀子,最…
  • 延息 指延长生命。
  • 奄息 休息。
  • 卵息 寄居的谦词。
  • 蚡息 亦作“蚠息”。积聚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