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鼎玉 鼎与玉玺。皆传国之宝。多借指帝业或政权。
  • 椟玉 谓藏于匣中之美玉。比喻怀藏之才。
  • 皓玉 白玉。比喻洁白润泽的肌肤。
  • 瑶玉 美玉。喻美好的诗文。
  • 莹玉 光洁透明的玉。
  • 改玉 见“改步改玉”。
  • 菜玉 次等玉石,其色如菜。
  • 惜玉 比喻对女子的温情爱怜。
  • 冠玉 (一)、装饰帽子的美玉。《史记·陈丞相世家》:“絳侯 灌婴 等咸谗 陈平 曰:‘平 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裴…
  • 荆玉 (一)、荆山 之玉。即和氏璧。晋 卢谌《览古》诗:“连城既伪往,荆 玉亦真还。”明 何景明《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荆 玉…
  • 尺玉 直径一尺的宝玉。常用以比喻大而珍贵的东西。语本《尹文子·大道上》:“魏 田父有耕於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三国 魏 …
  • 緑玉 (一)、绿色的玉。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青玉》记载:绿玉以深绿色者为佳,淡者次之。(二)、竹的别名。(三)、芭蕉的别…
  • 鸣玉 (一)、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王孙圉 聘於 晋,定公 饗之。赵简子 鸣玉以相。”韦昭 …
  • 羣玉 (一)、《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策府。"郭璞注:"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
  • 朗玉 洁白之玉。
  • 球玉 (一)、美玉。(二)、玉磬。
  • 燕玉 如玉的 燕 地美女。亦泛指美女。
  • 食玉 饰玉的食器。一说为服食玉屑。
  • 五玉 (一)、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即璜、璧、璋、珪、琮。(二)、代称诸侯。(三)、五色之玉。
  • 珉玉 (一)、似玉的美石。(二)、珉与玉。喻好坏,贵贱。
  • 万玉 (一)、指百官。(二)、比喻众多色泽如玉之物。
  • 移玉 敬辞,挪动脚步,用于请人前来。
  • 夷玉 美玉之一种。
  • 温玉 和润的玉。
  • 炊玉 以昂贵如玉的米、粟做饭。形容物价高、生活困难或饭食珍贵。
  • 餐玉 服食玉屑。古代传说仙家以此延寿。
  • 料玉 传说中的仙芝名。
  • 仓玉 青玉。仓,通“苍”。
  • 和玉 (一)、卞和之玉。喻稀世之宝。(二)、卞和之玉。喻不为世重的贤才。
  • 水玉 (一)、水晶的古称。(二)、玻璃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三)、中药半夏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 抱玉 (一)、见“抱璞”。(二)、谓怀抱德才,深藏不露。语本《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三国魏嵇康《古意》…
  • 窥玉 犹窥 宋。宋 刘克庄《风流子·白莲》词:“对月中乍可,伴娥孤另,墙头谁肯,窥 玉 三年。”《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 赌玉 ,又称“赌石头”,是一种古老的玉石材料的交易方式。
  • 泣玉 《韩非子·和氏》:“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献之 厉王,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
  • 自玉 自行珍重。《颜氏家藏尺牍·于参议觉世信》:“当兹溽暑炎歊,惟冀年兄节哀自玉,恢鸿大业,以显前人,则又孝之大者矣。”
  • 缥玉 浅青色的玉。
  • 轸玉 乐器上的玉制弦柱。
  • 授玉 给予玉圭。古代诸侯相朝,互相授受以玉为礼。《左传·成公三年》:“齐侯 朝于 晋,将授玉。”杜预 注:“授玉,行朝礼。”孔颖达…
  • 谷玉 美好的玉。清 李渔《凰求凤·避色》:“具穀玉之兼才,一任年华丰歉。”
  • 頽玉 形容醉后的体态,如玉山倾颓。亦用为对醉人的美称。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唐 …
  • 潜玉 隐藏的美玉。指洁身避世。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序:“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於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逯钦立 注:“…
  • 卫玉 晋 卫玠 少时,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后名士 乐广 嫁女于 卫玠,时人有“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 振玉 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
  • 轻玉 质地纯洁而轻的玉。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 招仙阁 ﹞其上悬浮金轻玉之磬。浮金者,色如金,自浮於水上;轻玉者,其质贞明…
  • 双玉 (一)、一对玉。《左传·庄公十八年》“皆赐玉五瑴”晋 杜预 注:“瑴亦作珏,双玉为珏。”宋 徐度《却扫编》卷上:“许少伊 右…
  • 腻玉 纹理细腻润泽的玉。形容光滑细润。
  • 马玉 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武将。
  • 犀玉 (一)、指犀牛角和玉。《韩非子·喻老》:“昔者 紂 为象箸而 箕子 怖。以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
  • 珪玉 (一)、即玉圭。(二)、泛指美玉。
  • 璞玉 (一)、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二)、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三)、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