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双红名帖 即双红拜帖。《老残游记》第四回:“只见一个人……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了个双红名帖,嘴里喊:‘掌柜的呢?’”参见“双红拜帖”。
  • 无名揭帖 指不具名的揭人隐私的字条。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一:“新领事沉崇勋,一到任就有人粘无名揭帖骂他。”
  • 服服帖帖 温顺地或谦恭地服从跟随
  • 双红拜帖 用双折大红纸写或印的大型名帖。旧时拜会或联系事情时用。《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夏公又留下了一个双红拜帖儿,説道:‘多顶上老…
  • 妥妥帖帖 指十分合适或令人满意
  • 五言试帖 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唐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
  • 淳化阁帖 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公元992年宋太宗出秘阁(帝王收藏图书处)所藏历代法书,敕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而成。此后历代…
  • 鸭头丸帖 书帖名。晋王献之书。清王士禛《题查夏重芦塘放鸭图》诗之三:“《鸭头丸帖》、《种鱼经》,尽日芦碕泛渺冥。”
  • 生辰吉帖 即庚帖。《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顔俊 道:‘多帶些人從去,肯便肯,不肯時打進去,搶將回來。便告到官司,有生辰吉帖…
  • 唐临晋帖 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 北碑南帖 清阮元分南北朝时书法为南北两派,称北朝的碑版为北碑,称南朝的书帖为南帖。详见阮元《北碑南帖论》。康有为对此说持有异议。
  • 大红全帖 旧时表示郑重礼节的红柬。用梅红纸折成帖式,共十面,故称全帖。《老残游记》第七回:“那时又有一个家人揭了门帘,拿了好几个大红全…
  • 伏伏帖帖 亦作“伏伏贴贴”。心甘情愿;顺从。明冯梦龙《山歌·咏物》:“结识私情像毡条,伏伏帖帖枕席做相交。”《玉佛缘》第二回:“原来功…
  • 澄清堂帖 汇刻丛帖。卷数不明。仅传宋拓残本及明翻刻宋残本卷一、卷四、卷十一(宋刻)及卷二、卷五(明刻)。今人考定为南宋嘉定年间(120…
  •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 匿名揭帖 揭帖:旧指张贴的启事。指不写自己的名字或不写真实姓名的告人启事。
  • 秘阁续帖 帖名。凡十卷。宋元祐七年诏以《淳化》、《秘阁》二帖未有之墨迹入石,为《秘阁续帖》。参阅清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宋刻》。
  • 戏鸿堂帖 明董其昌所刻丛帖名。取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语义。摹刻平生所见晋唐以来法书,共十六卷…
  • 电子喜帖 精致的图案、优美的音乐、时尚的页面———电子喜帖在都市白领中悄然兴起。通过邮箱或QQ发送给亲戚朋友,邀请他们参加婚礼。 电子…
  • 实名回帖 实名回帖 - 概述 实名回帖,指的是通过网络平台搭建政府相关部门实名方式,第一时间对网友提出的问题和质疑予以答复。所谓网络发…
  • 鱼封鴈帖 见“ 魚封雁帖 ”。
  • 三希堂法帖 全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汇刻丛帖。三十二册。1747年,清高宗敕命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等主持选编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一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