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畏咎 怕犯错误。
  • 凶咎 灾殃。汉 王充《论衡·譋时》:“以一刃之金,一炭之火,厌除凶咎,却岁月之殃,如何也?”《后汉书·张衡传》:“礼制修则奢僭息,…
  • 谤咎 毁谤和责罪。
  • 灾咎 祸殃。 汉 焦赣 《易林·遘之中孚》:“执热烂手,火为灾咎。” 前蜀 杜光庭 《严常侍丈人山九曜醮词》:“伏惟众圣,俯降福祥…
  • 瑕咎 过失,罪过。 前蜀 杜光庭 《胡璠尚书地网醮词》:“注延生之籙,锡以福祥;焚积罪之书,赦其瑕咎。”
  • 訾咎 指责非难。《新唐书·房琯传赞》:“然盛名之下,为难居矣。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
  • 无咎 没有祸殃;没有罪过。《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子必来,我受,其无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邹阳 之説 …
  • 执咎 《诗·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郑玄 笺:“谋事者众,訩訩满庭,而无敢决当是非,事若不成,谁云己当其咎责者。…
  • 变咎 变故,灾异。《后汉书·陈忠传》:“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輒切免公台。” 宋 王禹偁 《为宰臣以彗星见求退表》…
  • 弃咎 谓弃恶为善。《书·康诰》:“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 孔 传:“如欲去疾,治之以理,则惟民其尽弃恶修善。”《后汉书·章帝纪》…
  • 归咎 归罪。《左传·桓公十八年》:“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 晋 潘岳 《西征赋》:“扞矢言而不纳,反推怨以归咎。” 宋 苏轼 《…
  • 殃咎 灾祸。《左传·庄公二十年》:“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
  • 衅咎 过失,罪过。 汉 刘向 《说苑·正谏》:“民之衅咎,血成於通涂。”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百姓不堪,起为盗贼,衅咎发…
  • 害咎 灾祸。 汉 焦赣 《易林·履之泰》:“蠆室蜂户,螫我手足,不得进止,为吾害咎。” 晋 潘岳 《离合》诗:“害咎蠲消,吉德流普…
  • 责咎 责究罪过。《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法,齐之以刑’者乎。”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
  • 负咎 抱愧,自感有对不起人的地方。 清 梅曾亮 《<耻躬堂文集>序》:“而今读其诗,抑塞拂鬱,若有所负咎於世。” 清 昭槤 《啸亭…
  • 厉无咎 夕惕若厉,无咎“咎”就两个意思,一是“过错”,二是“惩罚”。
  • 既往不咎 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 动辄得咎 辄:即;咎:过失,罪责。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
  • 盈满之咎 财富过于充足会招致祸患。
  • 责躬引咎 躬:自身;引咎:承认过失。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 以彰其咎 以彰其咎以:连词,用来。彰:表明,显扬。
  • 无誉无咎 既无称誉,也无毁谤。形容很平常。
  • 动辄获咎 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罚。
  • 自取其咎 咎:罪过,祸害。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 难辞其咎 难以推脱其过失。
  • 括囊避咎 括囊:束紧口袋;咎:罪责,灾祸。为人谨慎小心,不轻易说话,避免灾祸
  • 自贻伊咎 指自己招来过错。
  • 进退惟咎 指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