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议疏 犹义疏。疏解经籍的著作。议,通“义”。
  • 纰疏 谓布帛经纬松散。
  • 朴疏 亦作“朴疎”。质朴浅陋。亦用为谦词。
  • 比疏 即比余。
  • 血疏 封建时代,为向皇帝申诉而刺血写成的奏疏。
  • 计疏 (一)、计谋疏失。(二)、谓疏奏大计文书。
  • 进疏 谓向皇帝进呈奏议。明 郑晓《今言》卷一:“宣德 元年八月壬戌朔,﹝ 朱高煦 ﹞反,丁卯,令其百户 陈刚 进疏指斥朝廷。”明 …
  • 附疏 使疏远者亲附。
  • 麤疏 见“麤疎”。
  • 两疏 汉 疏广 与其侄 疏受 的合称。广 为太傅,受 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唐 孟浩然《送告八从军》诗:“正待…
  • 笔疏 指章疏奏议。
  • 分疏 (一)、亦作“分疎”。辩白;诉说。(二)、指一样一样讲清楚。(三)、疏远。
  • 上疏 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
  • 搜疏 象声词。形容波涛撞击声。
  • 枎疏 大树枝柯四布貌。
  • 瀹疏 疏浚。清 梅曾亮《吴淞口验功记》:“安化 陶公 巡抚 江苏。以 道光 七年冬十二月,奉命瀹疏。”
  • 条疏 犹条奏。
  • 青疏 青疏犹青琐。
  • 草疏 拟写奏章。
  • 恢疏 宽宏;开朗。
  • 责疏
  • 决疏 犹流动。
  • 签疏 签呈和疏奏。泛指公文。
  • 牋疏 章奏;书信。《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 少不脩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牋疏。”《北史·萧大圜传》:“大圜 恐谗愬生,乃屏…
  • 清疏 (一)、亦作“清疎”。清朗;疏朗。(二)、稀疏。
  • 道疏 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写主人姓名及拜忏缘由等。
  • 龙疏 即龙兹。
  • 写疏 和尚、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写有主人家姓氏和拜忏的缘由等。又名“疏头”。
  • 拙疏 亦作“拙疎”。钝拙粗疏。
  • 矔疏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一角马,辟火奇兽。
  • 廋疏 搜索。
  • 宣疏 诵读祝祷文。
  • 笺疏 (一)、犹笺注。(二)、牋疏:章奏;书信。《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少不脩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牋疏。”《北史·萧大圜…
  • 封疏 封章。
  • 森疏 森疏亦作"森疎"。
  • 敷疏 犹扶疏。繁茂分披貌。
  • 纤疏 亦作“纤疎”。细长而稀疏。
  • 论疏 论述和注解。
  • 记疏 整理记录。
  • 轻疏 (一)、亦作“轻疎”。卑贱者和疏远者。(二)、轻忽;马虎。
  • 潇疏 (一)、犹寥落,凄凉。
  • 尺疏 指奏章。
  • 顽疏 (一)、亦作“顽疎”。愚钝而懒散。(二)、愚钝而懒散者。多用作自谦之辞。
  • 廷疏 在朝廷上向皇帝面奏。
  • 具疏 备文分条陈述。
  • 自疏 (一)、谓自求与之疏远。《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
  • 章疏 旧时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
  • 调疏 (一)、亦作“调疎”。谓阴阳调和,鱼水和谐。指男女交欢。唐 卢纶《王评事驸马花烛诗》之二:“一人女壻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
  • 果疏 见“果蔬”。
  • 闿疏 开朗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