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开头的词语
  • 计日 (一)、计算日数。《佛说长阿含经》卷十一:“尔时善宿闻佛语已,屈指计日,至七日已。”宋 陆游《溪行》诗:“逢人问墟市,计日买…
  • 计掾 古代州郡计吏。
  • 计考 指古代州郡官员每年考察地方贤才,随上计吏贡举太常。《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今之计考,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
  • 计力 (一)、谓衡量敌我力量。(二)、智谋和力量。
  • 计府 主管财政的府署。
  • 计辰 计算时辰。形容心情急切。
  • 计校 见“计较”。
  • 计曹 古代掌管财赋会计的官署。《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犊民 酉牧,年七十餘,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唐 刘禹锡《复荆门县记》:…
  • 计结 犹打算,主张。
  • 计筹 指国家财会事务。
  • 计费 计算费用。
  • 计文 上计的文书。
  • 计路 合计,打算。
  • 计疏 (一)、计谋疏失。(二)、谓疏奏大计文书。
  • 计教 打算;考虑。《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虽然怀孕十月,却乃愁忧,遂奏大王,如何计教,得免共忧。”《敦煌曲子词·送征衣》:“…
  • 计事 (一)、计议大事;谋事画策。(二)、古代官吏考绩之事。
  • 计念 (一)、盘算。(二)、挂念;记挂。
  • 计智 智谋,才干。
  • 计资 (一)、谓计较施舍资财。唐 韩愈《送僧澄观》诗:“僧伽 后出 淮 泗 上,势到众佛尤恢奇;越 商胡贾脱身罪,珪璧满船寧计资。…
  • 计院 宋 代三司使的地位,与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和枢密院的枢密使相等,因称三司为“计省”或“计院”。宋 楼钥《国子司业王公行状》:“隆…
  • 计提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
  • 计簿 (一)、古代计吏登记户口、赋税、人事的簿籍。(二)、指计吏在簿籍上登记户口赋税等。
  • 计意 考虑;计较。
  • 计禀 计议和禀告。
  • 计典 指古代对官吏三年考绩的大计之典。唐 李德裕《丞相邹平公新置资福院记》:“建中 初,先僕射以柱下史参 梓潼军 计典。”明 沉德…
  • 计图 图谋;谋取。
  • 计律 计会之法。
  • 计册 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总结汇报情况的簿册。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计册虽送府司院攒造解京,而朝覲乃有本州县攒造…
  • 计争 计较争执。
  • 计入 列入有关的项目内。
  • 计惜 计较和吝惜。
  • 计最 指古代州郡官吏每年或每三年的考绩。最,谓撮举大要。《汉书·严助传》:“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
  • 计值 见“计直”。
  • 计幕 指起草文书,参与谋议的幕府。
  • 计交 犹计较。谋略,主意。
  • 计本 (一)、计算本金。(二)、谓推究到万物本源。
  • 计历 (一)、见“计历”。(二)、亦作“计歷”。算历。
  • 计廷 亦作“计庭”。宋 代置三司使统领财赋事务,故称三司为“计廷”。
  • 计量 (一)、用一个规定的标准已知量,如长度、重量、温度、压力、电流等,和同一类型的未知量相比较而加以测定。(二)、计算:影响之大…
  • 计献 谓随年终上计献物于天子。《左传·隐公七年》“戎 朝于 周,发币于公卿”晋 杜预 注:“朝而发币於公卿,如今计献诣公府卿寺。”…
  • 计学 旧指经济学。
  • 计省 (一)、宋 代管理国家财经事务最高行政机关三司的别称。《宋史·职官志二》:“三司之职,国初沿 五代 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
  • 计符 计使的符信。
  • 计牒 计省的文书。宋 王安石《与孙子高书》:“此月奉计牒当渡 江 南,十一日尽室行。”宋 汪应辰《福州到任谢太上表》:“伏念臣起自…
  • 计士 智士;谋士。清 顾炎武《莱州》诗:“危情随事往,深虑逐年徂;计士悲疵国,遗民想霸图。”
  • 计帐 (一)、古代州郡计吏用于登记、上报人事、户口、赋税等的帐册。《周书·苏绰传》:“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 计虑 计议谋虑。
  • 计点 稽核查点。
  • 计要 指三司要职。 宋 毕仲游 《代人上太皇太后表》:“引自外臺,久费大官之廪;重加新命,许陪计要之繁。”参见“ 三司 ”。
  • 计籍 即计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