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位法
【词语拼音】duì wèi fǎ
【词语繁体】對位法
【词语结构】ABC式词语
【词语字数】三字词语
【词语解释】
音乐术语。对位法是组合两个声部以上的旋律线,同时连续进行时所产生的对位效果。它是西方复音音乐的特色之一。旋律线与旋律线进行时的水平关系称为「对位」,上旋律线与下旋律线所产生的垂直关系称为「和声」,其间还有「音程」,即音与音之距离,这些都是不可分离的原素。对位方法可分为一、方向的进行。例如一部向上行的旋律对另一部向下行的旋律,或两声部平行同时并进。二、节奏的对位。例如快的节奏对慢的节奏,长的音对短的音。三、音程的离与合、疏远和密集、协合与不协合等,都能产生听觉上的稳定与不稳定的互动效果。以上是传统最基本的对位法。在近代音乐中,也有一种称为「空间对位」的对位法,空间对位是以电子音响媒体来控制声音的速度与准度,造成多频道的音响系统,让声音在不同的频道对位,产生一个立体的音响空间。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康讴主编《大陆音乐辞典》1980年。
--作者:李小华 「对位法」一词首先出现在一三三六年佛拉特(Petrus Frater)的论文中,其意义原是「点对点」(punctus contra punctum),即「音符对音符」之意。至一四一二年,在意大利音乐理论家贝德曼第(Prosdocimo de Beldmandi)之引述下,对位法进而延伸为「曲调对曲调」之意。因此概括而言,对位法乃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曲调纵横对应的方法,在创作上尤其重视各声部曲调的独立、流畅、律动与呼应,它是复调音乐最主要的创作手法。
按照音乐史的画分,对位法可区分为下面四个时期:
1.原始对位时期(第九世纪至第十五世纪):曲调在结合上先用较单纯的完全一、四、五、八度音程,后来才加进大小三、六度,即和声上普遍使用了三和弦。代表的曲式从第九世纪最古老的平行调(organum)开始,至十一世纪的假低音(fauxbourdon)、十二世纪的反行调(discantus)克劳苏拉(Clausula),十三世纪的康都曲式(condustus)经文歌、断续歌(hocket),十四世纪的轮旋曲、叙事歌(ballade)、重复诗歌(virelai)、牧歌、猎歌,十五世纪的弥撒、香颂(Chanshon)等皆是。这个时期,法荷乐派(Franco-Flemish School)首先立下对位
对位法位空位对邻对位定位基顺位法试位法位移法对数位势相对定位相对位移电位法相对位置对地定位相对价位六轮对位绝对定位声话对位对标定位对坐体位相位对焦查对法对抗法组对法对法藏反对法对演法对校法对分法对比法进位加法位面法师诸法五位单位法人百法五位语法单位五位百法定位算法换质位法法人单位法律地位无法面对对抗疗法对角线法魔法对抗对应法则方法不对对机说法对比手法对焊法兰对称算法对对对对单位行贿罪配对等位基因对立等位基因高位同价对敲王位继承法电位滴定法自然电位法单位比较法原位聚合法定位克隆法非法人单位错位相减法换位加密法方位观测法穴位注射法航位推算法计时电位法位置记忆法电位分析法比附定位法穴位磁疗法穴位贴敷法穴位照射法简便定位法穴位冷激法电场相位法电位阶跃法市场定位法六十进位法指寸定位法岗位分类法零位测量法相位比较法分类定位法穴位指压法牵推复位法对对对易的算法图像比对法对比类推法对外贸易法对比陈列法非对称算法有无对比法对数求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