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偕
【词语拼音】mǎ xié
【词语繁体】馬偕
【词语结构】AB式词语
【词语字数】两字词语
【词语解释】
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加拿大传教士,是北台湾最早的传教者。 生平祖籍苏格兰,父亲那一代才移居加拿大。马偕自师范学校毕业后,曾经担任几年小学教员,后来进研究所修习神学。1871年申请到外国传教获准,次年抵达台湾。当时台湾北部虽然人口众多,但传校士都集中在南部,因此马偕自愿前往淡水传教。在每天向当地人学习台语的努力下,不到半年马偕已经能用台湾做简单的讲道。(注1)但是当时民间对基督教的不了解与敌意,加上卫生和交通的不便,使马偕在台湾初期的传教工作备极艰辛。经过考查北台湾的状况,马偕发现医疗服务是改善民众生活最快、也最显着的方式,因此于1872年在住处设立免费诊疗所。此外也常走入乡间为病患拔牙,「一手抱着圣经,一手执拔牙钳」因而成为他最闻名的形象。(注2)之后基于语言和风俗习惯的考量,马偕开始训练本地布道牧师。抱着「宁愿烧尽,不愿锈坏(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的精神,在传教的头8年共有21人受洗且成为布道干部,往后更为基督教在北台湾打下坚实根基,淡水因此成为北部教会的发源地。马偕除了勉力于传教,也致力于推动医疗与教育。1880年,马偕运用美国一位同姓的马偕船长遗孀,为纪念丈夫所捐的美金3000元建立了「偕医馆」,成为北台湾西医的先驱,「偕医馆」不仅在清法战争中救治许多伤患,更是今日「马偕纪念医院」的前身。光绪8年(1882),「理学堂大书院」落成,之后又创办专收女学生的「淡水女学堂」,引进西方的教育和知识。(同注1)明治34年(1901),马偕病逝于淡水,30年间与门徒走遍北台湾,传播基督教义与西方文化,不论是在传教、医疗或教育方面,都对台湾有重大影响。 参考书目
偕偕偕鸳偕行偕偶偕极偕同殷偕孔偕计偕相偕偕鸾偕柳偕世赵偕陈偕偕乐齐偕偕隐偕老俪偕偕适偕仁偕作偕日升计偕簿林偕文偕隐堂计偕物偕乐桥镇白发偕老百年偕老偕生之疾偕老百年与民偕乐永俦偕老与时偕行与子偕老与时偕极君子偕老偕老同穴白头偕老同偕到老图白头偕老图偕老同穴属马和马马马灯马马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斑马斑马驸马非马马赛马拉马去马归马神马步骑马找马阿贝马马黑马黑马马克马克马克西马马马虎虎白马非马马马果实悍马悍马得马失马马拉马拉马场良马马年赛马马马耶夫马斯特马骑马寻马马七马八海马普力马卡马尔格马马尔科马林马尔马拉海马斯顿马丁马马嘟嘟骑马格马星人马克马星人国马与骏马马马岩壁画海马马自达康尼马拉马跑马地马场酷狗马马杜竹马骑竹马傲马马龙马餹马前马赵马府马台塞马转马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