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
【词语拼音】guó jiā jiāo yù
【词语繁体】國家教育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词语解释】
凡以国家(state)的力量来兴办、主导或控制的教育即是国家教育。近代国家教育的特色即是以教育为手段来达成国家继续生存及强大的目的,为达成此目的,教育活动的设计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爱国意识、及本国语文能力(如此才有沟通的共同工具),以求人民团结、社会及政治的运作发展具有共同基础。
西方国家教育思想是在十九世纪时成熟。在此之前,教育活动主要是由教会兴办,其目的在培养上帝的子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即便不是由教会掌控的教育,其教育对象往往也是上流社会的子弟,教育目的在培养理性的人而不是公民。国家教育的出现使得教育由出世的、不具实利价值的转而为现世的和具实利价值的。
在西方十八世纪国家教育思想滋生阶段,法国哲学家康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 1743~1794)认为国家教育的设置原是在发展个人潜能、让人有能力执行社会责任、保障其福祉、使人能知晓并享受其权利,也能了解并善尽其义务,康氏以为,国家有义务以教育为手段来发展个人。德国哲学家费希特(J.G. Fichte, 1762~1814)和黑格尔(G.W.F. Hegel, 1770~1831)更进一步主张惟有在国家的安排下,个人才有可能完全发挥其潜能。在这一点上,黑格尔认为国家是客观理性(objective reason)的具体实现,而人在起初是非理性且自我中心的个体;假如个人要获得适当的发展,一定要自愿地屈服于国家的教育力量和法律力量,如此才能成为完全理性的人。国家教育思想发展到十九世纪,随着欧陆列强纷争的加剧,蜕变成完全忽略个人的发展、专门强调教育的目的在服务国家和培养健全的公民。这种思想的延续发展终于酿成世界战争的悲剧。
反对国家教育思想的哲学家也很多。康德(I. Kant, 1724~1804)认为国家一旦干涉教育,教育就容易为国家所限制,教育于是成为服务国家的工具,彻底的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弥尔(J.S. Mill, 1806~1873)则认为国家尽量不要办教育,只有在国家教育能够提高教育品质的前提下,才得办理;此外,弥尔主张全面性的国家教育会将人民塑造成一个样子,不利于个人自由的追求及自由社会的形成。
我国近几十年来的教育基本上是国家教育,尤以义务教育阶段为然,在国家有责任教育国民的前提下,国家须筹措大量经费办理教育,实际上教
国家教育权中国教育家教育家中国大教育家中国家族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中国家庭教育国宇教育国生教育国难教育体育家教家长教育教育学家《家庭教育》国人教育国民教育大教育家家庭教育德国教育国浩教育《教育中国》国情教育国学教育英国教育国政教育国媒教育外国教育国防教育家支教育在家教育民国教育建国教育教育中国国补教育家庭育儿教育家长教育教程美国国际教育教育呀教育教育家社区教育家办学海上教育家教育当代教育家大明教育家中国教育会国难教育社《教育》家长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家教与育儿土家族教育家庭式教育人民教育家中国教育史美国教育史中国新教育中国教育台中国式教育非国民教育国际教育展军国民教育论中国教育国子学教育国际教育日韩国教育法法国教育署三国智教育教育救国论国防教育馆外国教育史国外的教育国际教育年体育教育育诚教育育才教育育博教育保育教育智育教育育达教育德育教育贝育教育育龙教育国家体育场宗教教育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思教教育国家体育馆教师教育教会教育早教教育家教理想国中国式家教教育局家属楼大教育家孔子家庭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