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侗
【词语拼音】lǐ dòng
【词语繁体】李侗
【词语结构】AB式词语
【词语字数】两字词语
【词语解释】
李侗(1093~1163)字愿中,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生于北宋哲宗元佑八年,死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享年七十一岁;学者称为延平先生。李侗师事罗豫章(从彦),豫章教之静坐,要他于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间授以〔春秋〕、〔中庸〕、〔语〕、〔孟〕等书;李侗从容潜玩,有会于心。数年以后,李侗摆脱一切世俗杂务,隐居山田,专心体认师门所学。
李侗一生未曾出仕,隐居四十余年,一面讲学,一面研究学问;朱熹是他的学生。朱熹向李侗受业时,李侗年已六十,受其薰陶极深;而李侗亦因与朱熹互相讨论,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朱熹赞叹李侗姿禀劲特,气节豪迈,而充养完粹,无复圭角,精纯之气达于面目,色温言厉,神定气和,语默动静,端详闲泰,自然之中,若有成法。
李侗少年时,个性豪迈,好饮酒驰马;一经琢磨,遂温润如美玉,莹静如秋月。教育薰陶的结果,竟能使他脱胎换骨,判若两人。
李侗治学,着重「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观察喜、怒、哀、乐未发以前的气象,也就是情感未生以前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是动的,也不是静的,而是一种动静合一、浑然一气的本体。这个本体是至诚至善的,中庸不偏的,这就是〔中庸〕所讲的「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以这个「中」为本,去体认「天理」,「虽品节万殊,曲折万变,莫不赅摄洞贯,以次融释,各有条理」。李侗认为必须默坐澄心,才能体认天理;而体认后,又必须随时持守涵养,日积月累,炼得心平气和,私欲全消,才能泛应曲酬,发必中节,以底于成。这种工夫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日用庶物上反覆推寻,逐渐体会,才能有成。因此他说:「为学之初,且当长存此心,勿为他物所胜。凡遇一事,即当就此事反覆推寻,以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少进,而别穷一事。积累日久,胸中自当有洒然处,非文字言语之所及也。」又说:「唯于日用处便下工夫,或就事上便下工夫,庶几渐可合为己物,不然只是说也。」
李侗讲学时,不徒事讲说,必令学者反身自得;而讲说时亦以问答讨论启发方法为主。
在修养方面,李侗主张做 「存夜气」工夫,须日以继夜,不断存养,夜气清则平旦之气亦湛然虚明,其说与「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仍是一致的。
--作者:程运
侗侗空侗邢侗侗笛溥侗尤侗杨侗侗语倥侗愚侗侗寨侗戏儱侗侗族侗剧笼侗大侗侗听林侗侗长倥侗子侗寨楼刘侗寿倥侗生侗乡美邢侗街道德俄侗寨三江侗乡侗寨寻歌侗族春节古侗族人侗族鼓楼侗家古寨银水侗寨侗乡鼓楼侗寨鼓楼壮侗语族堂安侗寨贵州侗戏侗汉词典侗族教育侗藏红米小黄侗寨侗族服饰苗乡侗寨侗情水庄侗乡鸟巢侗族琵琶侗族大歌芋头侗寨天赋侗听肇兴侗寨侗族傩戏侗乡腌鱼周侗传奇李李翔黄道侗族乡侗族萨玛节侗族吃新节侗族播种节侗族芦笙舞侗族鸡婆棋滚贝侗族乡侗寨鼓楼群邢侗街道办侗族芦笙节瓦屋侗族乡朝仪侗族乡侗族姑娘节侗族医药学侗族斗牛节芭蕉侗族乡侗族风雨桥下溪侗族乡东山侗族乡芋头古侗寨侗族端午节侗族重阳节侗宽折茧蜂熬寨侗族乡晓关侗族乡李李小龙李何王李飞向苗乡侗寨侗族民间舞蹈高楼坪侗族乡桐木坪侗族乡贵州侗族剪纸新晃侗族傩戏李群李代数李邕李秀碑李荣浩李白笼女李李子李渔李桃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