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
【词语拼音】mò lā kè
【词语繁体】莫拉克
【词语结构】ABC式词语
【词语字数】三字词语
【词语解释】
名字来源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从2000年1月开始执行。至2009年,共有两个热带气旋被命名为“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来源于泰国,在泰国语中的意思是“绿宝石”。详细解释 强热带风暴莫拉克(2003年) 2003年第9号热带风暴“莫拉克”8月2日下午5时在菲律宾东北部洋面上(北纬19.2度,东经124.5度)生成;8月3日下午5时加强为台风,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7日晚10时在台湾省花莲县登陆,登陆后其强度有所减弱,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8日上午8时强热带风暴进入台湾海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0级;当天下午2时,强热带风暴位于福建莆田以东约10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移向转为北偏东方向。[2]8月9日19时30分,2003年第9号强热带风暴“莫拉克”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登陆[3]。 台风莫拉克(2009年) 台风莫拉克 (英语:Typhoon Morakot,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Kiko,国际编号:0908,JTWC:09W)是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 形成:2009年8月2日 消散:2009年8月11日 最高风速:155km/h(10分钟平均风速);190km/h(1分钟平均风速) 最低气压:945hPa 财产损失:总共至少34亿美元 死亡人数:12死(菲律宾);461死192人失踪(中国台湾);6死3失踪(中国大陆) 影响地区:菲律宾、中国 各气象机构强度判定:JMA(日本气象厅):台风 JTWC(联合国台风警报中心):85kts—2级台风 CMA(中国气象局):40m/s(台风) CWB(台湾气象局):中度台风 发展过程及路径 2009年8月2日,日本气象厅报告今年第十一热带低气压形成于菲律宾东边约1000公里(620英里)处。当天该热带低气压依然微弱,日本气象厅于当天稍晚的发布中降低了它的影响区域。然而,2日晚些时候日本气象厅报告它再形成热带低气压。8月3日,它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的负责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部门命名热带低气压为Kiko。当天稍后迅速离开了他们负责范围。在日本气象厅命名为莫拉克之后,莫拉克升级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
【网络解释】
台风莫拉克(英语:Typhoon Morakot;泰语:มรกต;国际编号:090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9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Kiko)为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第8个被命名的风暴。“莫拉克”一名由泰国提供,含义为绿宝石,用以取代因发音与宗教原因而未经使用就遭到退役的“翰文”,是首个投入使用的替补名,本次为“莫拉克”名称第二次使用。台风“莫拉克”出身于2009年8月上旬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的一个季风低压,于8月4日获得命名。而后其一路西行并逐渐加强,于8月6日达到强度巅峰并保持至登陆,于8月7日夜间登陆台湾花莲后在台湾海峡周边长久滞留,于8月9日下午再次登陆福建霞浦,后逐...
莫拉维克阿克莫拉莫拉雷克阿莫克拉斯莫拉雷克萨克拉莫妮萨克拉莫尼克拉克拉阿莫克拉滴剂格莫拉莫拉菲莫维拉莫拉比特拉莫塔拉莫斯莫克莫札克西克莫莫卡克克格莫莫克斯莫克瓦莫霍克莫拉斯莫拉蒂阿拉莫莫克瓜莫克瑞克洛莫莫拉顿比莫拉莫拉托布拉莫莫塔拉卡莫拉帕拉莫克拉克迪拉克克拉克值克拉克森克拉维克圣克拉拉克拉克瓷克拉多克艾拉莫德拉莫三嗪拉迪莫夫拉西莫夫伊内拉莫莫斯奎拉萨莫拉省莫拉特鼠利莫瑞克马克里莫文斯莫克乌尼莫克莫里亚克莫豪克阶莫霍克人坦克萨莫洛克莫丹莫克甜甜马克西莫莫兹多克莫昔克丁鄂莫克图莫桑比克科克莱莫瑞克莫蒂汉莫拉比莫·法拉赫阿拉莫斯莫拉限府卡拉莫科萨莫拉诺莫拉比托莫拉雷斯阿拉莫龙纳莫里克莫霍克步苦克莫岛莫尔雪克莫克酒店莫拉莱斯塔拉莫尔拉莫茨瓦阿拉莫林莫特拉鼠莫拉司亭伊莫拉明拉希莫夫莫加内拉拉莫德斯布拉莫斯拉季莫夫克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