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开头的词语
  • 铜盏 铜制的杯盏。
  • 铜匠 制造和修理铜器的手工业工人。
  • 铜版 用铜制成的印版。有照相、电镀和雕刻三种。主要用于印刷图片、精致的单色或彩色的印刷品。
  • 铜锤 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功。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
  • 铜板 (一)、铜圆。(二)、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多用铜制成。
  • 铜鼓 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由古代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鼓面有浮雕图案,鼓身有花纹,视为象征统治权力的重器。明清以来,成为一般…
  • 铜模 字模。
  • 铜钱 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
  • 铜牌 奖牌的一种,奖给第三名。
  • 铜币 铜制的货币。
  • 铜户 制造铜器的家庭作坊。
  • 铜街 洛阳 铜驼街 的省称。借指闹市。南朝 梁 沉约《丽人赋》:“狭斜才女,铜街 丽人。”唐 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序》:“出金市…
  • 铜吊 铜制的水壶。《花城》1981年第5期:“拿铜吊去灌一壶水炖上!”
  • 铜荷 (一)、铜制的呈荷叶状的烛台。(二)、古代铜制的计时仪器上的荷叶状容器。
  • 铜炙 铜制的烤炙食物的炊具。
  • 铜省 指太子之宫。
  • 铜表 铜制的圭表。古代测量日影的仪器。
  • 铜冶 谓冶铜铸币。
  • 铜字 见“铜活字”。
  • 铜鉴 用青铜铸作的照容用具。
  • 铜轭 古代车上的铜部件。
  • 铜符 (一)、见“铜虎符”。(二)、见“铜鱼符”。(三)、铜制的封门板。(四)、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
  • 铜煲 铜制的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每妖各带铜煲一件,仅堪煲食。”
  • 铜权 铜制的秤锤。《魏书·元匡传》:“所据铜权,形如古誌,明是 汉 作,非 莽 别造。”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 铜锈 铜绿。
  • 铜阙 比喻呈青铜色的双峰。
  • 铜马 (一)、铜铸的马。《后汉书·董卓传》:“悉取 洛阳 及 长安 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 铜印 铜制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汉 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 诸州刺史多用铜印,唐 诸司、宋 六部以下用铜印,清 …
  • 铜瑁 一个汉语词,一指饰金的玉瓒,天子朝会所用的礼器。
  • 铜瓜 古代卫士所执的一种兵仗。棒端呈瓜形,铜制金色。
  • 铜尺 铜制的律尺。古代用以量较乐器,又可依以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晋书·律历志上》:“始平 掘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南朝 梁…
  • 铜哾 鱼名。又名“姜公鱼”。
  • 铜兵 铜制的兵器。
  • 铜蠡 (一)、铜制的螺形铺首。(二)、一种铜制号角。
  • 铜花 (一)、亦作“铜华”。铜锈;铜绿。(二)、铜屑。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赤铜》。
  • 铜毒 即铜绿。有毒,故称。比喻恶毒的人。
  • 铜像 用青铜所雕刻或塑造的形象(如人或兽)
  • 铜华 见“铜花”。
  • 铜人 (一)、铜铸的人像。《汉书·郊祀志下》:“建章、未央、长乐宫 钟虡铜人皆生毛,长一寸所,时以为美祥。”唐 韩翃《送王侍御赴江…
  • 铜浑 见“铜浑仪”。
  • 铜汁 铜熔化后的液体。
  • 铜球 原指球型金属铜,引申为“同求”,即为同楼主、楼上的一样求文、资源等,属于回帖用语。
  • 铜爵 见“铜雀”。
  • 铜签 (一)、见“铜籤”。(二)、亦作“铜签”。古代报时示警时用的铜制更筹。(三)、指戈矛之类。
  • 铜虎 见“铜虎符”。
  • 铜点 即刁斗。
  • 铜河 大渡河 的俗称。
  • 铜齐 指铜在合金中的剂量、比例。齐,后通作“剂”。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当铸钟时,乃私赂铸匠,使减其铜齐,而声稍清,歌乃…
  • 铜楼 见“铜龙楼”。
  • 铜关 比喻非常牢固的关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御制千字诏》:“铜关铁卡,汤池金城,江 带山礪,海宴 河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