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扛鼎的详细解释,扛鼎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扛鼎

【拼音】gāng dǐng

【英文】 -

【基本释义】 (一)、举鼎。
(二)、比喻攘夺国家政权。
(三)、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四)、《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餘,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项羽。

【详细解释】

(一)、举鼎。

《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刘良 注:“扛、揭,皆举也。” 清 薛雪 《一瓢诗话》:“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鼎,无不失之板腐。”

(二)、比喻攘夺国家政权。

《晋书·明帝纪论》:“ 晋 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

(三)、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明 张煌言 《祭监国鲁王表文》:“徒藴扛鼎之怀,愈抱号弓之痛。”

(四)、《史记·项羽本纪》:“ 籍 长八尺餘,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 项羽 。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分字组词】 扛组词 鼎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