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双休日科学家的详细解释,双休日科学家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双休日科学家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双休日科学家 -概述 双休日科学家是指受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科学家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没有时间安心搞科研,只有利用双休日进行研究。 数学大家陈省身:大数学家每天工作都有10多个小时。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特别是知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时间长期得不到保证成为突出问题。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要保证科学家5/6的工作时间。中科院甚至专门成立了时间办公室。 但近年来,科学家的科研时间却被各种项目公关、填表、评审会……越来越多地挤占。 中国科协曾经开展的一项大型调查显示:科研人员职称越高,直接参与科研时间越少。正高级职称仅有38%的时间用于直接从事科研活动。尽管75%以上的科研人员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40个小时,工作时间总量不少,但大部分科研人员只能保证30%以上的时间用于从事直接科研活动。 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多地十余位科研院所研究员和高校教授在接受调查时表示,他们研究最好的时间是晚上和双休日。 “双休日科学家”已比比皆是,而且主角几乎都是优秀科技人员。以中科院上海分院为例,下属 10多个研究所正副所长原先均是科研栋梁,年龄都在 35-50岁之间,正是创新的黄金时段,却已从“全职科学家”变为“兼职科学家”了。 产生原因 一、“双休日科学家”的出现,应该讲与“官本位”观念不无关系。当前,选拔科研机构、高校的掌门人,宛如选院士、选学科带头人,水平越高越好,名望越大越佳,把两院院士推向领导岗位的,并不鲜见。诚然,知名科学家、院士担当科研院所和高校“掌门人”,对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知名度、竞争力无疑有益。但从科学家自身来讲,擅长创新不等于精于管理,这种转型,未必做到了人尽其才。 二、“做官只能做一时,做研究却可做一世。”这种想法,在科研院所和高校掌门人中颇有市场,这也是“双休日科学家”出现的另一原因。一位学科带头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后,尽管公务繁忙,但依然在双休日回到研究所,指导研究生科研。“做领导有届数限制,如果不留条业务后路,以后不做领导了,怎么办?”这种想法也能让人理解。只是,做这类“双休日科学家”的研究生难免苦恼;导师太忙,指导太少。 三、应付名目繁多的评估、评审活动及工程论证。科学家参加评估、评审和工程论证活动本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这类活动确实太频、太滥了,致使一些科学家像赶场似地来回奔忙,用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礼和的话说就是“在天上的时间比在地上多”。

【详细解释】 -

【分字组词】 休组词 双组词 学组词 家组词 日组词 科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