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披云山的详细解释,披云山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披云山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披云山 - 简介 披云山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为仙霞岭山脉中的著名山峰和中心区域,海拔1680米,以因终年难得不披云而得名。 它是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的发源地,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山中奇峰叠嶂、怪石嶙峋、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令人叹为观止。同时披云山还是处州革命的摇篮,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粟裕将军六进披云山,打响了红军入浙第一枪。 披云山 - 历史 地处闽浙赣三省边境结合部的披云山是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好区域,浙西南的革命根据地就是从龙泉的披云山区和毗邻浦城、遂昌、松阳边区,延伸宣平、丽水、缙云、青田,以及江山、龙游等区域。 随着1972年2月,北伐军由福建分二路入龙泉,其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披云山区民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此播下入浙后第一批革命火种;而后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第一站——高山村,中共浙西南特委(丽水地委的前身)也在此诞生;在溪头村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在此打了第一枪、第一仗、第一个胜仗;浙西南第一批县、乡、村苏维埃政权曾在此建立;在高山、水塔是中共浙西南特委、闽浙边委机关常驻地; 1938年2月,披云山区的120多名红军、游击战士编入新四军;在水碓坑、地伏等地中共浙西南特委举办3期党的基层干部培训班;叶岭头村——曾召开中共浙西南特委第一次党代表会议; 1942年2月设在水塔的中共浙江省委第一部电台架,在高山被国民党劫走;中共浙西南特委四任书记、20多位特委委员、县委书记、纵队政委、队长和数百名中共党员、红军战士、游击战士、革命群众为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英勇献身。 披云山 - 地貌特征 披云山山中奇峰叠起,万木葱笼,奇花异草遍布,怪石林立,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山体裸露,怪石嶙峋。富有“仙气”的石屋,仿佛是一座微型小村,形似仙宫,是传说中神仙聚会之地。大地构造单支浙东南褶皱带。受到地质构造和新构造的抬升影响基底由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组成,到中生代被后原,陆相火山岩系所覆盖。其中穿插着中生代燕山期的侵入岩,以酸性岩为主。 在此一侧石壁上有一口“小龙泉”,似一口十多公分的碗,俗称“圣水碗”。终年盛水,不枯不溢,多取多涌,不取不涌,是游人必尝的甘泉。登仙坛,观云海,望日出,看佛光,环顾林海,洋洋大观,每日红日西沉,苍烟暮霭之时,石披金装,灿然生辉。 仙坛左下方的石棺奇观,奇险异常,传说是仙人所

【详细解释】 -

【分字组词】 云组词 山组词 披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