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糜姓的详细解释,糜姓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糜姓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拼音:mí xìng 简介 糜姓起源于夏代,是以职业和所从事的对象为姓的姓氏。夏代有同姓诸候,专门种植豆黍之类的农作物,其中有“糜子”,为主要作物。种植这种作物,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活动,因为每年有可靠的收成,因此,种糜的族人富裕而昌盛,后人不以职业为姓,世代姓糜,称糜氏。《百家姓考略》称:“糜,夏同姓诸候有糜氏之后。”又,商周之际有靡(糜)国,国人以糜为姓。见《周书》。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时期古糜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典籍《周书》中的记载:“商周之际有麋(糜)国,国人以糜为姓。” 古糜子国(麋子国)源起于夏王朝时期的大禹后裔的诸侯国,商王朝时期沿袭。 第二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受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战国时,楚国有个大夫受封于南郡糜亭(今河南汝南),称糜君。在糜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糜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糜氏正确读音作méi(ㄇㄟˊ)。 第三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工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右工尹,其名为熊糜,史称工尹糜,负责军事外交事务和军械制造。 在春秋晚期,楚国与吴国争霸,两国之间战乱不断。在周敬王姬丐六年(公元前514年),吴军攻入楚国,但不久吴国发生了内乱,公子阖闾派专诸以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国公子掩余、公子烛庸正率军 糜姓围攻楚国重镇潜城(今湖北潜江),得知消息后放弃攻城,一奔徐国(今江苏徐州),一奔钟吾国(今江苏新沂)。 周敬王八年(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夏,吴王阖闾派出使臣,责令徐国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这两国依仗有强大的楚国作后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楚国避难。吴王阖闾大怒,要求楚国引渡这两个叛徒,楚昭王熊壬(芈轸)当然不肯,吴王夫差遂再派大军攻入楚国并包围了潜城。当时,楚国令尹子常、工尹糜就受命率军援救潜城,与吴军对峙于穷邑(今湖北广水)。不过,最终还是没能救得了公子掩余、公子烛庸的性命。 在工尹糜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糜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糜氏正确读音作méi(ㄇㄟˊ)。 第四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以职业称谓汉化为氏。 蒙古族胡尔申巴达氏,源出

【详细解释】 -

【分字组词】 姓组词 糜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