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夏枯草的详细解释,夏枯草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夏枯草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夏枯草 ,花类,英文名:SPICA PRUNELLAE,拼音:xia ku cao,学名:Prunella vulgaris Linn.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功能为清肝明目、散结消肿。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瘰疬瘿瘤等病证。夏枯草一旦将其用作食疗,长期大量服食,可能存在副作用,会增加肝、肾的负荷,长期服食会造成中药成分蓄积中毒,严重的会引起肝、肾等疾病。详细解释 别名 别名异名:夕句、乃东(《本经》),燕面(《别录》),麦穗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滇南本草》),铁色草(《纲目》),棒柱头花(《中国药植志》),大头花(《浙江中药手册》),灯笼头、羊肠菜、榔头草(《江苏植药志》),白花草(《河北药材》),胀饱草(《山东中药》),棒槌草(《中药志》),干叶叶(《陕西中药志》),锣锤草、东风、牛枯草、地枯牛、广谷草(《湖南药物志》),六月干、棒头柱(《闽东本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3—40厘米。茎直立,常带淡紫色,有细毛。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5—5厘米,宽1—2.5厘米,全缘或疏生锯齿。轮伞花序顶生,呈穗状;苞片肾形,基部截形或略呈心脏形,顶端突成长尾状渐尖形,背面有粗毛;花萼唇形,前方有粗毛,后方光滑,上唇长椭圆形,3裂,两侧扩展成半披针形,下唇2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花冠紫色或白色,唇形,下部管状,上唇作风帽状,2裂,下唇平展,3裂;雄蕊4,花丝顶端分叉,其中一端着生花药;子房4裂,花柱丝状。 小坚果褐色,长椭圆形,具3棱。花期5~6月。 果期6~7月。 各地常见,生长在荒地或路旁草丛中;分布几遍全国各地。茎、叶、花序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叶可代茶。花穗含夏枯草甙,叶含金丝桃甙、芦丁。 成分 夏枯草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81 克,蛋白质2.5 克,脂肪0.7 克,碳水化合物11 克,胡萝卜素3.76 毫克,维生素B20.21 毫克,尼克酸1.2 毫克,维生素C28 毫克。全草含三萜皂甙,其甙元是齐墩果酸,尚含游离的齐墩果酸、熊果酸、芸香甙、金丝桃甙、顺-咖啡酸、反-咖啡酸、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胡萝卜素、树脂、苦味质、鞣质、挥发油、生物碱、水溶性盐类(约3.5%,其中约63%是氯化钾)等

【详细解释】 -

【分字组词】 夏组词 枯组词 草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