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中原民俗游的详细解释,中原民俗游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中原民俗游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中原民俗游 - 概述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里的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这里的民风民俗,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对这一系列人情风俗的领略即为中原民俗游。 虽然山西、河南、山东、天津、北京的民俗风情同出一源,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各地域又有明显的不同。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城街巷陌,或许您会在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也体会到居住在不同地域的炎黄子孙用不同方式追求美好的生活。 中原民俗游 - 景点介绍 乔家大院 位于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为清末民初金融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邸其建筑具有北方特色,清代民居风格。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如今是祁县民俗博物馆。整个建筑群分为6个大院、20个小院, 共有房屋313间,占地8700多平方米。馆内展鉴共分6大部分,12个单元,31个展室。分别以时序节令、奉祀祭祖、婚丧礼仪、生活起居等为主题,较为系统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晋中一带的民情风俗。并有木器、衣饰、陶瓷、字画、工艺品等专题陈列。 河边民俗馆 位于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处的河边村。是在旧山西督军闫锡山宅院基础上筹建的地方性民俗展览馆, 宅院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 总体布局为上下两大院, 为中国传统殿式建筑。主要内容包括礼俗、婚丧、节会习俗、居住及生产民俗等, 集中反映了当地人们劳动生产、生活的情景。 平遥古城墙 位于太原市西南约90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存的平遥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而成。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取意长寿不老,坚如磐石。城墙外观呈方形,周长6.4公里,城墙高12米,平均宽为5米。外墙每隔50米筑有敌台1个,四角各建角楼1座,东南角建有奎星楼1座。城墙上建垛口3000个、 小敌楼72座。 南北各建一城门,东西设两道城门,每道城门都突出墙体外部,呈瓮形。瓮城共有6座(南北各1座,东西各2座),细看,南北两门像龟的头尾,东西四门似龟的4只脚。南门里外两门直通,像龟的头部向外伸出。正好南门外还有两眼水井,像龟的两只眼睛。北门的外门形状向东弯曲,似龟尾东甩。而全城的大街小巷就是龟背上的寿纹了。因而,历史上称平遥古城为“乌龟城”。城外原有护城河,门外设吊桥。 丁村民俗博物馆 西村民俗博物馆位于临汾南35公里襄汾县丁村,有明清两代的民宅26座,全部建筑均保存完好。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公

【详细解释】 -

【分字组词】 中组词 俗组词 原组词 民组词 游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