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巴纳姆效应的详细解释,巴纳姆效应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巴纳姆效应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人们对于认为是为自己量身订造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的一种现象。事实上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于能够在很多人身上获得灵验,因而适用于很多人身上。巴纳姆效应能够不完全解释为何不少伪科学能被普遍接受。这些伪科学如占星学、占卜或人格测试等。巴纳姆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Paul Meehl为表示对美国马戏团经纪人费尼尔司·泰勒·巴纳姆的敬意而命名的。详细解释 简介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且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正如巴纳姆所说,每时每刻都有不明真相的群众降生人世。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Bertram R. Forer)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来研究这一现象,实验对象是一群学生。很多持怀疑态度的人相信,占星学及星座运程的普及是由于巴纳姆效应。 名称来源人 巴纳姆巴纳姆效应的名称来源于费尼尔司·泰勒·巴纳姆(P.T. Barnum,全名Phineas Taylor Barnum,1810年7月5日——1891年4月7日)。巴纳姆是一位魔术师,美国马戏团经纪人兼演出者。1810年7月5日出生于康乃狄克州贝塞尔,父亲经营小商店,1842年在纽约开办“美国博物馆”,以奢侈的广告和怪异的展品而闻名,最有名的是假斐济美人鱼。1871年建立了世界大马戏团,巴纳姆把他的马戏团称做“世界上最棒的表演”,表演项目包括街头杂耍,以及高级文化,例如来自欧洲有“瑞典夜莺”之称的女高音歌手珍妮·林德的演唱,引起很大的轰动。1881年巴纳姆与同行合并形成了巴纳姆贝利马戏团,又称“玲玲马戏团”,巴纳姆一直带着他的马戏团在美国巡演,他的马戏团充满了各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奇展品,如:“拇指将军”、“暹罗双胞胎”。巴纳姆的马戏团于1907年以40万美金转让给玲玲兄弟。1891年4月7日,巴纳姆死后葬于树林山公墓。 经典故事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

【详细解释】 -

【分字组词】 姆组词 巴组词 应组词 效组词 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