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妙应寺白塔的详细解释,妙应寺白塔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妙应寺白塔

【词语拼音】miào yīng sì bái tǎ

【词语繁体】妙應寺白塔

【词语结构】式词语

【词语字数】五字词语

【词语解释】
中国著名的喇嘛塔。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北侧。建于1271年。由尼泊尔工匠阿尔尼格设计。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高50.86米,砖结构。外抹石灰,呈白色,故名。塔的比例匀称,气势磅礴,系喇嘛塔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络解释】

妙应寺白塔,又称“释迦舍利灵通之塔”,也称“灵通万寿宝塔”、“释迦舍利灵通宝塔”,因通体白色,故俗称“白塔”,元时有“金城玉塔”之美誉。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由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元朝国师亦怜真与尼波罗国(今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分别负责装藏和建造事宜,并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遗存下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是北京最早的藏传佛教佛塔,也被认为是北京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是后世研究元代佛教及其建筑艺术的重要史迹,是汉、蒙、藏民族团结和中-尼两国友好往来的见证,具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