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干性坏疽的详细解释,干性坏疽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干性坏疽

【词语拼音】gàn xìng huài jū

【词语繁体】幹性壞疽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网络解释】
干性坏疽(dry gangrene) 大多是坏疽的一种, 常见为肢端组织缺血坏死,干枯变黑并向躯干发展,直到血液循环足以防止坏死的地方停止。干性坏疽的病变界线清楚。早期干性坏疽的症状为患处表面发白,感觉钝痛和冷。在这个阶段局部改善循环有治愈的可能,其后则需要去除坏死组织。但不经处理的话,最终坏死部分也会自行脱落。 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时。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回流通畅,故坏死组织的水分少,再加上体表水分易于蒸发,致使病变部位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由于坏死组织比较干燥,因此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