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
【词语拼音】sān tǐ
【词语繁体】三體
【词语结构】AB式词语
【词语字数】两字词语
【词语解释】
(一)、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
(二)、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三)、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清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白,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
(四)、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后汉书·儒林传序》:“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承禎 颇善篆、隶书,玄宗 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宋史·文苑传三·句中正》:“﹝ 句中正 ﹞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咸平 三年表上之。”
(五)、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新唐书·柳公权传》:“宣宗 召至御座前,书纸三番,作真、行、草三体。”
(六)、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 宋 袁枢 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详细解释】
(一)、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 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
(二)、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
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三)、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
(四)、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
《后汉书·儒林传序》:“ 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颇善篆、隶书, 玄宗 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宋史·文苑传三·句中正》:“﹝ 句中正 ﹞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
(五)、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
《新唐书·柳公权传》:“ 宣宗 召至御座前,书纸三番,作真、行、草三体。”
(六)、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 宋 袁枢 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英语翻译】 trisomy
三体三三面体三体式体三名三联体三聚体三体船三省体三价体三体书三度体三体性体三维三角三四面体三阳元体三十六体三体问题三体之战同体三宝三行体诗三体星系三体全集三字经体三星体育三体云动三体社区三体雄蕊第三媒体三体电影经体三尘三角三八面体三体石经三八面体三体导读体彩排三我的三体三位一体合体三国第三物体三才一体三体液说三轮体空三体文明三教一体正三面体晶体三极管密码三联体三联体密码三体系认证三果美体汁体坛三棱镜三标一体化三明体育馆立体三维图三维立方体圣三位一体三维体数据三价染色体三维立体图三维晶体管三维立体画三体战斗舰三生菌丝体同源三倍体三板长体茧蜂五角三八面体三体智能革命三维立体美容四角三八面体三体空气净化三尖瓣复合体杂体诗三十首琥珀型三联体三位立体打击三位一体圣柱三星字体助手赭石型三联体半导体三极管三体模拟系统三体智能理论三位一体崇拜窄体三足刺鲀三三三三三制体体面面集体主体母体抗体体育媒体三三昧三三棋六三三三月三三三三人才三三制三三径三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