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论
【词语拼音】shí zhèng lùn
【词语繁体】實證論
【词语结构】ABC式词语
【词语字数】三字词语
【词语解释】
「实证论」的先驱可追溯至英国十三世纪经验论者罗杰培根(R. Bacon, 1214~1294),将科学掺入哲学中。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首先使用「实证」(positive)一词,用来传达事物的六项性质,即:真实的、有用的、确定的、正确的、有机的和相对的。「实证」简单的说是当感官发现时,就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能进一步解释。实证是孔德的哲学标帜,用来对抗神学或形上学脱离可观察的世界,而去追求第一因或最后的结果。孔德认为人类思想的发展是从以神的意旨解释事情的神学时期,进展至玄学阶段的形上学,追求物自身及原因,最后则达到科学时期。孔德主张科学态度不仅应用到科学上,也要应用到所有人类事务上,透过实证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检证方法,进行社会现象的系统分析。孔德由此建立了实证社会学。
孔德之后的实证论强调科学的统一,并将科学的范围限制在可观察和可操作的方面。但孔德重视说明和应用科学方法,而不是检查科学方法和其所预设的是甚么。在这方面,马赫(E. Mach, 1838~1916)则更能批判地探究科学所能达成的极限。马赫认为科学旨在经济地描述外表(appeances),用熟悉的语言来解释外表,但并不预设任何潜在的实体或原因,而是以感觉经验或感官为主。马赫的学说又称为经验的批判主义(empirical-criticism)。
为人熟知的逻辑实证论,起源于本一九二零年代的维也纳学圈(Vienna circle),把经验论传统和符号逻辑融为一炉。逻辑实证论的「逻辑」一方面指出该学团探究的主题是意义,一方面指出实证论真确的如同逻辑。维也纳学圈受马赫和其前的休姆(D. Hume, 1711~1776)的影响,强调一切有意义的命题必须是分析或综合的,并发展出「检证」或「可检证性」(verification or verifiability)原则。这原则指出一事物之意义,是由于经验上可以检证(透过感官的观察),或者是逻辑或数学的恒真句(tautology)。实证论者将探究和信念限制在人直接从感官经验所得的东西。形上学或神学因此被视为无意义的语句或陈述,驯至伦理学或美学不是被视为是心理学之类的科学,就是被当成具有不同种类的意义,如情绪意义或规约意义之类(参见「主情论」和「规约主义」词目的释文)。
「实证」可解释为「
资本实证论逻辑实证论实证证实论证论证论点实证性肾实证寒实证实热证内实证心实证实证法肝实证证明论圣证论唯实论血证论现实论成实论实体论实践论实在论实利论名实论如实论道德论论证实名认证证实发票实人认证实证医学确实保证实证效度实物保证肾实热证见证实录实体认证心实热证实证主义证实储量证言实验实证研究证实偏见证实原则免证事实实物证据实证分析肝实热证实证表述实地认证证据理论道理论证无法论证比喻论证课题论证认证论坛法律论证辨证论治归纳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循环论证先验论证审前论证论证方式论证结构就实论虚新实在论真现实论知识论证辩证论治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分层论证技术论证比较论证论证方法事实论据克实通论正虚邪实证实证分析法肠胃实热证肠道实热证痰热腑实证新实证主义真实假虚证实证经济学实习律师证存款证实书大肠实热证热实结胸证虚实夹杂证实证体验法虚实错杂证热炽腑实证验证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