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
【词语拼音】lín hǎi yīn
【词语繁体】林海音
【词语结构】ABC式词语
【词语字数】三字词语
【词语解释】
目录1 生平2 观点3 着作4 评价 生平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中国省台湾苗栗,出生于日本大阪,长于中国北平,成就于台湾。林海音的父母曾渡日本经商,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北京城的种种影响了她的童年,日后也带给她无尽的乡恋。林海音毕业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她的父亲在她12岁时离世,剩下她与母亲一起照顾三位妹妹和两位弟弟,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纯文学这个概念最先由林海音提出,提倡不含政治及商业目的地创作文学。她在1961年成立纯文学出版社,创办《纯文学杂志》,培育无数青年作家,她的名言是「有人得意,看背影就可以知道;有人失意,听脚步声就可以知道。」晚年为糖尿病、脑中风、肺炎所苦,2001年12月1日11时46分因器官衰竭辞世。1918 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1921(3岁) 随父母返回台湾在头份及板桥居住1923(5岁) 随父母到北京定居城南1925(7岁) 进入厂甸师大第一附小就读1931(13岁) 病逝于北京日华同仁医院1934(13岁) 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就读1937(19岁) 正式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主跑妇女新闻1939(21岁) 5月13日与夏承楹在北京协和医院礼堂结婚1940(22岁) 转入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担任图书编目工作1948(30岁) 返回故乡台湾1949(31岁) 主编《国语日报》「周末」版(至1955年)1953(35岁) 《联合报》副刊主编(至1963年)1955(37岁) 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树》1956(38岁) 荣获第二届扶轮社文学奖1957(39岁) 兼任《文星》杂志兼任文学编辑(至1961年)1959(41岁) 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出版1960(42岁) 《城南旧事》小说集出版1967(49岁) 创办《纯文学月刊》担任发行人及主编(至1972年停刊)1968(50岁) 成立纯文学出版社(至1995年结束,共计27年)1970(52岁) 担任公立编译馆小学国语科编审委员,主编一、二年级国语课本(至1996年)1982(64岁) 《城南旧
音海林海林绫音林回音邹海音海之音海知音海初音海豚音海啸音海潮音青林音乐菲林音话麦林音响林亚海音乐森林泮林革音玉林八音海林路史海林大海林海之林林斗海林海园海林古柳林海海林天林海峰海普林林海荣郑海林曹林海威海林海湾音乐海报北海观音丝海箫音海贝音乐海豚知音上海知音海滨音诗海岛观音海上观音海蓝之音吸音海绵隔音海绵海蝶音乐海的声音凤林观音寺森林音乐会观音慈林集隆音居士林森林音乐家海林北高苏林海滩海林麻将海林美食林海雪原林海股份林海山珍北海园林海上述林林海华庭海林苗圃林海参蛙林海公路林海云天青云林海美林海岸莫海林片海林论坛红林海湾海林酒店林海归真鲁朗林海海林擒纲海他西林海林农场滨海森林林海巡逻林海听涛林海惊情林海尚都谷底林海海门林纳海塞林克翰林观海海林在线海林集团林海公园林海听葵红海林莺长白林海冰沟林海西海峰林海上桂林安海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