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图书馆
【词语拼音】xū nǐ tú shū guǎn
【词语繁体】虛擬圖書館
【词语结构】式词语
【词语字数】五字词语
【词语解释】
指透过网际网络和全球资讯网的应用提供数位化图书资讯的图书馆。因图书资讯数位化和透过网络来存取,故不需有实体的图书馆即可提供服务。参【数位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虚拟图书馆一词系1990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简称ARL),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管理资讯科技人员组织(CAUSE),及美国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应用资讯科技联盟(EDUCOM)筹组网络化资讯联盟(The 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简称CNI)的报告中首度提出。
虚拟一词源自电脑的虚拟机器的观念,所谓虚拟机器系分享高速处理机或记忆体的观念。电脑中央处理机与周边设备运作之速率相差甚钜,因之,一套高速的中央处理机同时支援多套速率较慢的周边设备,然应用周边设备的人所感受的为各自拥有一套设备。虚拟图书馆的观念即源自于此,一套资料无论存置何地,可同时供应多馆使用,而各馆的使用者感受到的如同自己拥有资料。虚拟图书馆又称没有围墙的图书馆(Library Without Wall)、电子图书馆(Electronic Library)或数位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虚拟图书馆的形成源自下列要素:
(一)普设的电脑网络:普设的快速电脑网络,以利即时传输资讯。
(二)共同的标准和协定:便于网络间、电脑间、资料库、资讯系统间的互连、互动、互传资讯。
(三)合理的费用:无论网络或资讯均需在合理的价格下,才能达到人人可用的境界。
(四)可资应用的电脑化资料及线上资讯系统:各网络、各图书馆、各机构等,无论规模大小,应有可资应用的电脑化资讯系统。
(五)着作权、版权应有适当的保障:在此前提下,着作者与出版者才愿意配合发展虚拟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特点:
(一)分散式的资料储存:分散各地的资料藉由网络及各项标准协定形成环球一体的资讯系统,全球共同享用。
(二)时、空无碍,全年、全天候的服务。
(三)服务的对象扩及全球:各馆的资料经由网络连线,提供全球民众使用。
(四)使用者(End-User)自行服务,取用资料
虚拟翻书《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馆长图书馆馆员图书馆书车虚拟科技馆虚拟天文馆虚拟图书馆学老图书馆图书馆人图书馆报图书馆员虚馆逸夫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云中图书馆海珠图书馆万能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市图书馆站青色图书馆天使图书馆图书馆之主金陵图书馆幻想图书馆图书馆杂志平湖图书馆江门图书馆魂之图书馆川农图书馆南阳图书馆狮子图书馆南艺图书馆图书馆之约青海图书馆北碚图书馆龙湾图书馆青年图书馆江大图书馆神秘图书馆金院图书馆图书馆别墅美国图书馆甘肃图书馆图书馆事件以文图书馆安阳图书馆泰州图书馆超级图书馆行动图书馆图书馆规范静安图书馆基层图书馆宁夏图书馆心目图书馆民众图书馆西城图书馆莆田图书馆济宁图书馆桂林图书馆番禺图书馆汕头图书馆星球图书馆天道图书馆广西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宁波图书馆交大图书馆世界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丽水图书馆路桥图书馆云端图书馆广大图书馆版本图书馆四川图书馆陕西图书馆共享图书馆合肥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福清图书馆社会图书馆鹤壁图书馆星海图书馆南航图书馆安大图书馆角楼图书馆秀川图书馆南海图书馆西藏图书馆河大图书馆海南图书馆顺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