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石碑
【词语拼音】luó sāi tǎ shí bēi
【词语繁体】羅塞塔石碑
【词语结构】式词语
【词语字数】五字词语
【词语解释】
罗塞塔石碑 - 基本简介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但是,由于这块石碑同时刻有同一段文字的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o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罗塞塔石碑 - 特色分析 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厅展示中的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是由一群生活于公元前、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的祭司所制作,作为当时的国王、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时的纪念,其上的内容主要是在叙述托勒密五世自父亲托勒密四世处袭得的王位之正统性,与托勒密五世所贡献的许多善行,例如减税、在神庙中竖立雕像等对神庙与祭司们大力支持的举动。在托勒密王朝之前、法老时代的埃及,像这般的召书原本都是由法老颁授,等同于圣旨,但到了托勒密时代,唯一还知道埃及象形文撰写方式的祭司们却成为召书的颁写者,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特点。 罗塞塔石碑由上至下共刻有同一段召书的三种语言版本,分别是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称为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埃及草书(Demotic,又称为埃及通俗体,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与古希腊文(代表统治者的语言,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之下,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此类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在公元4世纪结束后不久,尼罗河文明式微、不再使用的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彻底失传,虽然之后有许多考古与历史学家极尽所能,却一直解读不了这些神秘文字的结构与用法。直到1400年之后罗塞塔石碑出土,它独特的三语对照写法,意外成为解码的关键,因为三种语言中的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利用这关键来比对分析碑上其它两种语言的内容,就可以了解这些失传语言的文字与文法结构。 在许多尝试解读罗塞塔石碑的学者中,19世纪初期的英国物理学家汤马斯·杨(Thom
【网络解释】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高1.14米,宽0.73米,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2022年10月,多名埃及考古学家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罗塞塔石碑。
罗塞达石碑罗赛塔石碑罗塞塔石碑山灯塔罗塞塔项目石碑碑石拉罗塞塔酒店特罗塞罗马塞塔塞露塔卡塞塔塞斯塔石碑丕石碑灵塞塔特塞尔塔比塞塔塔塔罗帝玄秘塔碑精神塔碑慧昙塔碑布罗塞奥塞罗塞特罗罗塞翁马塞罗多宝塔碑月心塔碑罗池庙碑塔罗糖罗塔克罗星塔塔罗记普塔罗塔罗说劳塔罗塔罗斯塞杜·凯塔塔罗牌塔罗茶罗塔牌罗丽塔塔福罗罗伯塔光前石碑石碑坪镇塞尔塔队碑石长条昆仑石碑石碑滚灯蒙塔塞尔卡塞尔塔石碑水库黑色石碑高石碑镇石碑胡同塞格雷塔纳斯塔塞神魔石碑中国石碑下石碑组塔节石普罗塞克多罗塞尔格罗塞托塞斯·罗根金陵塔碑文贝塔石石灯塔宝石塔石塔村罗塞尼尔克罗塞尔巴塞罗那罗塞尔龙罗塞蒂尼委罗内塞克鲁塞罗黑石塔波罗塞戏普罗塞尔布罗尔塞卡塞米罗塞罗肖峭罗刹石罗纹石罗鹰石查罗石石碑护身符塔罗幻宠罗曼萨塔罗塔猜测塔罗牌阵罗马塔防安赛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