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草
【词语拼音】dēng lóng cǎo
【词语繁体】燈籠草
【词语结构】ABC式词语
【词语字数】三字词语
【词语解释】
《分类草药性》 【异名】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常用中草药治疗手册》),小酸浆(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详细解释《分类草药性》 【异名】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常用中草药治疗手册》),小酸浆(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茄科植物黄姑娘(Physalis minima L.)的全草或果实。 【植物形态】黄姑娘 一年生草本,高50厘米左右。茎微卧或倾斜,多分枝,具细柔毛或近光滑。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长圆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先端 短尖,叶基不等,全缘或波状,或具有不规则的缺刻,上面绿色,近于无毛,下面毛较多;叶柄长1~4厘米,有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柄长约5毫米;萼钟形,绿色,膜质,5裂,有硬毛,结果时萼增大如灯笼状,直径约1.5厘米,包围在果实的外面,具有突出的5棱;花冠钟形,5裂,淡黄绿色,长约8毫米,近冠管基部有斑块;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花药长圆形;雌蕊1,子房圆形,2室,胚珠多数,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呈不明显的2裂。浆果圆珠形,黄色,直径约1厘米;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长于田野、土坎及坡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6~7月,采取带果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功用主治】渗湿,杀虫.治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疮。 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泡疮。" ②《天宝本草》:"治小儿臌胀,疳疾。" ③《四川中药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儿泡疮及皮肤湿热疮。单用果效力更佳。"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湿疮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选方】①治黄疸:天泡子、阳雀花根、红檬树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天泡疮:天泡子研末
【网络解释】
灯笼草(学名:Clinopodium polycephalum)是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直立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多分枝,匍匐根。茎四棱形,叶片卵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阔楔形至几圆形,边缘具疏圆齿状牙齿,上面榄绿色,下面略淡,两面被糙硬毛。轮伞花序多花,圆球状;苞叶叶状,较小,生于茎及分枝近顶部者退化成苞片状;花梗密被腺柔毛。花萼圆筒形,花冠紫红色,冠筒伸出于花萼,上唇直伸,先端微缺,花药正常。花盘平顶。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形,7-8月开花,9月结果。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东部;生长于海拔至3400米...
灯笼草属水灯笼草灯笼笼灯灯笼河草原红灯猪笼草灯笼草柄锈灯笼虾灯笼塔石灯笼灯笼袖灯笼鱼灯笼画绿灯笼灯笼鬼灯笼瓶灯笼病灯笼哥皮灯笼灯笼泡灯笼林滚灯笼灯笼棵草合剂灯笼锦灯笼红灯笼心绣灯笼灯笼鲨鸟灯笼灯笼串灯笼沙小灯笼灯笼椒灯笼男锦灯笼《梦灯笼》灯笼街灯笼蚕灯笼鸡化灯笼灰灯笼鬼灯笼灯笼杆灯笼山灯笼裙玉灯笼梦灯笼灯笼袍灯笼幌写灯笼灯笼村打灯笼灯笼花灯笼裤灯笼洲灯塔双灯灯笼鱼猪笼草吉笼草红笼草灯草草灯灯笼树木屯头灯笼火红灯笼灯笼夜话灯笼清寒奇点灯笼灯笼明虾灯笼坝村小灵灯笼玉满灯笼灯笼乌鲨鬼灯笼根小说灯笼灯笼法螺灯笼项链牡丹灯笼箯笋灯笼黄灯笼椒宋灯笼锦鲜虾灯笼上灯笼村下灯笼村中国灯笼白花灯笼幽灵灯笼梦想灯笼灯笼辣椒残灯古笼灯笼大虾灯笼别墅鬼面灯笼灯笼旅馆灯笼烛台灯笼笋螺灯笼棘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