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候资源
【词语拼音】nóng yè qì hòu zī yuán
【词语繁体】農業氣候資源
【词语结构】式词语
【词语字数】六字词语
【词语解释】
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气候条件,即光照、温度、降水、空气等气象因子的数量或强度及其组合。具有年日周期的循环性、时空变化的不稳定性,可周而复始反复利用,以及随农业发展阶段而变化等特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一个地区农业的生产类型、生产率和生产潜力。 一地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包括: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各种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和积温及其持续日数、无霜期、生长季降水量、土壤湿度、空气湿度、风、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尤以光照、温度、降水三者最为重要。根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特点,确定最适宜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并在引种时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农业气候资源评价。评价的方法步骤一般包括:①根据一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特点,确定使用何种气象要素作为评价资源的指标;②通过实验,查明主要作物在各种气候环境下的生产能力和发挥最大生产能力时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及其时空分布;③开展中、小地形的气象观测,摸清光照、气温、降水、蒸散、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规律等。详细解释 世界农业气候资源简况 太阳总辐射 世界各地全年的太阳总辐射量在335×103~837×103 焦/厘米2之间。在中高纬度地区呈带状分布。赤道附近由于云量增加,总辐射量显著减少。年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地区,一般为670×103~754×103焦/厘米2;非洲东北部的沙漠地区可达920×103焦/厘米2。夏季(六月)的总辐射值分布有北非、中东和拉丁美洲3个高值中心,其月辐射总量大于92×103焦/厘米2。东南亚为一低值区,月辐射量小于50×103焦/厘米2。南半球随纬度增加总辐射量显著减弱。月辐射量从42×103焦/厘米2减至8.4×103焦/厘米2。 温度 全球全年热量分布(大于10℃积温),除极圈内低于1000℃外,其他地区均在1000~ 10000℃之间;赤道与热带地区可达 8000~10000℃。欧亚大陆东西两岸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积温随纬度的降低从2000℃增至7000℃左右,地中海地区约6000℃左右。大洋洲从南部4000℃向北增至10000℃。积温的地带性变化,受地形和海陆的影响,呈不规则分布。例如中国青藏高原为一低值区
【网络解释】
农业气候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包括能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气候要素中的物质和能量。它是农业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农业气候资源由光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大气资源和风资源组成。农业气候资源数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对短时间提供的资源量用强度表示,即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数量,如辐照度等;二是对长时期提供的资源用累积量表示,如积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太阳总辐射量等。
林业气候资源气候资源牧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农业资源气候资源学大气候农业农业气候志农业气候学农业小气候农业水资源气候资源调查气候资源分类气候资源要素气候资源评价气候资源转换气候资源信息气候资源特征海洋气候资源气候资源保护农业地形气候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分析农业气候指标农业气候相似农业气候评价农业气候图集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社会资源农业地热资源气候资料工业气候能源农业农业资金创业资源油气资源大气资源农田小气候气候农业污染源候气渔业资源学农业资本家天然气资源农资资源国际投资气候气候变化融资农业气象学农业电气化农业农气气象气候物资资源水农业污染源农业生产资料农业固定资产资业人力资源专业企业资源计划能源资源企业资源规划企业资源开发企业资源管理成气候气候债气候区气候税气候锋气候门中气候气候带小气候气候学气候图光气候气候志气候机气候站大气候古气候气候型摸气候农业气象信息农业气象模式农业气象要素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指标农业企业资源池资源税资源量气业水资源软资源资源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