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
【词语拼音】nóng lì sān yuè sān
【词语繁体】農歷三月三
【词语结构】式词语
【词语字数】五字词语
【词语解释】
农历三月三 -简介 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这天人们都到江水边洗掉身上的污垢,消灾除邪。《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家家户户晚上要在房间里放鞭炮炸鬼。 三月三,也是传说中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说这一天也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因此又称“王母娘娘千秋节”。[1]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日子逐渐演变成祀神活动。 传说 农历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农历三月三,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农历三月三,在历史传说中是黄帝出生的日子,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具茨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绵延至今。 习俗 汉族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 在江汉流域,有“三月三,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会将新鲜荠菜花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与鸡蛋等一起煮。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
【网络解释】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去黄帝故里寻根拜祖。《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
农历三月三月三三农三月三年三月三月三节三月三日农历八月农历六月农历二月农历四月农历十月农历五月三统历三农通壮族三月三三年又三月三月三歌节三月三歌会畲族三月三三年三个月三月三庙会三月四月农历十一月三月帖农历三长月三月街秋三月三月竹三月珑三月节三人月十三月三月花三月弦三月二三五月三月里三月雪三月犽三国历史历史三杰桂州三月三日三月三祭龙节农历日历三农在线三河农场三千茶农工农三村青农三号三农协会智慧三农三坪农场三明农校农夫三国三无农民三农政策三农中国三农金服山农果三三农汇丰农夫三拳三农周刊三农保险聚焦三农三维农业三高农业情系三农三农贷款三国农庄三友农林三湖农场三农问题三农情怀月历三月和四月三三农历六月初六农历七月十五三三三制三个蓝月三月女郎三月信笺晓春三月三月絮飞烟花三月明月三千十月十三正月十三三长善月腊月三十十三月凉三月阅兵一月三日阳春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