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牙纛的详细解释,牙纛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牙纛

【词语拼音】yá dào

【词语繁体】牙纛

【词语结构】AB式词语

【词语字数】两字词语

【词语解释】
(一)、犹牙旗。纛,大旗。唐 韩愈《山南郑相公酬答依赋十四韵以献》:“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坌坲。”宋 曾巩《边将》诗:“二子按轡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清 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牙纛看吹折,梯衝舞莫当。”
(二)、指将帅。清 史致谔《同治元年禀左宗棠》:“自揣任重才疏,远离牙纛,不克时时禀承伟略,深用竞惶。”

【详细解释】

(一)、犹牙旗。纛,大旗。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酬答依赋十四韵以献》:“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坌坲。” 宋 曾巩 《边将》诗:“二子按轡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牙纛看吹折,梯衝舞莫当。”

(二)、指将帅。

清 史致谔 《同治元年禀左宗棠》:“自揣任重才疏,远离牙纛,不克时时禀承伟略,深用竞惶。”

【网络解释】

牙纛是汉语词汇,指犹牙旗或者将帅,出自《山南郑相公酬答依赋十四韵以献》、《同治元年禀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