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第
【词语拼音】zhōng dì
【词语繁体】中第
【词语结构】AB式词语
【词语字数】两字词语
【词语解释】
(1).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 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 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2).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1).中选。《晋书·夏侯湛传》:“ 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2).专指科举考试及格。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新唐书·宋璟传》:“ 璟 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 明 叶显祖 《鸾鎞记·摧落》:“我 贾岛 ,累赴科场,不得中第,真好悲愤也呵!”
【详细解释】
(一)、中等的等第。
《通典·选举一》:“ 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 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
(二)、中等门第。
《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
(三)、中选。
《晋书·夏侯湛传》:“ 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
(四)、专指科举考试及格。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新唐书·宋璟传》:“ 璟 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 明 叶显祖 《鸾鎞记·摧落》:“我 贾岛 ,累赴科场,不得中第,真好悲愤也呵!”
【英语翻译】 pass the civil examinations
第八中队一举中第第九中文中意宝第中风第三中慧第一城中国第一塔中华第一楼中华第一吻中华第一龙中国第一松中国第三季中文第一班第三集中营中华第一秤中华第一剑风中第一哨中华第一会中华第一鳝中国第一部新中国第一中国第一村中华第一福中华第一玉中华第一陵中国第一胖中国第一路中原第一漂中国第一声优新中国的第一中道第一义谛华中第一高楼中国第三产业中间人第一季中国第一保镖中国第一美臀中国第一长洞中之道第二季中餐厅第二季中国第一商城中间人第三季中国第一富村中国第一间谍中国第一高楼中国第一鬼村中餐厅第三季第一上海中心世界第一中单中原第一高楼军中第一仙方中华第四帝国中国第一豪宅就第第五策第第戎馆第配第失第第行前第行第官第叨第谱第诠第起第第次琐第第一次第第功第家故第荫第第三姓第上第私第第罪第品室第别第班第第舍昏第第産第恐税第构第第七録第第乌第使避第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