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原理
【词语拼音】zhāng héng yuán lǐ
【词语繁体】張衡原理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词语解释】
摘要 张衡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验震器,在1700多年前神秘消失,它的外观和原理长期成为人们心中的谜团。有网友指出,历史教科书中人所熟知的那个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不是原作,而是上世纪50年代才造出来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发文,对张衡地动仪是否管用提出质疑。 张衡原理-简介 张衡地动仪 中国地震学家和考古学家宣布,失传千年的东汉张衡地动仪的复原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地动仪的科学复原,新的复原模型已具备验震功能。 张衡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验震器,在1700多年前神秘消失,它的外观和原理长期成为人们心中的谜团。有幸的是,《后汉书·张衡传》对地动仪做了记载,不过总共只有196个字,“……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根据这一史料,中外科学家一直试图复原它。 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家认定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应该是“悬垂摆原理”,即地动仪是利用了一根悬挂柱体的惯性来验震的,而非当今历史教科书所说的在仪器底部简单地竖立一根直立杆。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研究单位的7名地震学、考古学、文物学、机械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经过认真的讨论后认为,新模型首次把概念模型复原成了具有验震功能的科学仪器,迈出了复原研究的历史性一步。复原工作于4月通过了专家的验收。 新复原地动仪模型是按照史料做的重新设计,其1/3小样目前陈列在河南博物院内。它以出土的汉代酒樽为基本造型,上部为穹隆的顶盖,饰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图案;下部呈直筒状,四周有八个立雕的龙头,器壁刻有汉代的纹饰;底部的八个蟾蜍作为仪器的支点,背内面外,向上张口,承接龙口吐出的铜丸。这种新的设计更加接近汉代风格,更接近史料中对地动仪的描述。 张衡地动仪 此前家喻户晓的地动仪模型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科技文物专家王振铎于1951年设计的,其内部结构采用的是直立杆原理。但是,几十年来,国内外地震学界一直对这个模型的科学性表示怀疑甚至否定,因为它并不能检测地震,更有西方学者认为张衡地动仪是因为没有达到科学要求才失传的。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为负责人的研究小组,从2002年起便开始了地动仪的原理复原研究,2004年7月与河南博物院合作,收集了大量有关地动仪的史料
【网络解释】
张衡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验震器,在1700多年前神秘消失,它的外观和原理长期成为人们心中的谜团。有网友指出,历史教科书中人所熟知的那个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不是原作,而是上世纪50年代才造出来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发文,对张衡地动仪是否管用提出质疑。
平衡原理张衡动平衡原理张士衡张理原理张衡一号藤原秀衡管理原理张节理平衡管理均衡管理心理失衡心理平衡相理衡真物理平衡生理平衡衡情酌理权衡理论平衡理论张衡博物馆论原理原理图张衡地动仪张衡小行星三原色原理张北草原物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原味主张心理学原理紧张理论张角定理扩张定理乘法原理减色原理对称原理实验原理容斥原理虚功原理设计原理费马原理飞碟原理四色原理保险原理原生节理计数原理外汇原理不变原理虹吸原理潜艇原理皮裤原理役使原理收获原理时间原理《教育原理》文学原理炼钢原理聚点原理科学管理原理教育管理原理题库原理互惠原理几何原理电机原理化工原理二八原理中原理惠香蕉原理原惠理子对应原理对比原理熵增原理教育原理三色原理人口原理杠杆原理秋原理惠寺原麻理扇形原理组合原理解经原理飞行原理第一原理等价原理视觉原理数控原理组织原理变频原理激励原理机械原理贸易原理冶金原理制冷原理热泵原理规范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