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寺
【词语拼音】tiān táng sì
【词语繁体】天堂寺
【词语结构】ABC式词语
【词语字数】三字词语
【词语解释】
天堂寺是解放以前是天祝境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位于天祝县西部的天堂乡,东、西、北三面靠山,南隔大通河与青海省互助自治县嘉定藏族乡相邻。详细解释 历史 该寺建寺历史悠久。据该寺所存历史资材记载,远在唐宪宗。(806一820 )时期,就在大通河附近建造了名日“阳庄寺” 的原始本教寺,这便是天堂寺的前身,经500余年后被毁坏。元代初年,藏传佛教萨迎派高僧萨班·贡噶坚赞等人到凉州地区以后,在蒙古统治者的支持下,萨迦派得到了当地一些群众的信仰,于是在阳庆寺的基础上建起了萨迦派寺院、藏语称为“萨什迎贡”。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至二+年(1360),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噶玛若贝多杰,进京途经此地,在当地群众的要求下,于寺前平地——扎西滩建造镇龙塔108座,建塔之地遂得名“乔典堂”(即“塔儿滩”之意),由原来的萨迦派寺院改宗为噶举派寺院,后来该寺又再度毁于燹。格鲁派(黄教)兴起以后,天堂寺又改宗为格鲁派寺院。至明嵩帧年间(约1639),青海名僧丹玛·崔臣嘉措重建该寺,称力“朝天堂”(即“乔典堂”之音转),自此以后人们便将该寺叫做“天堂寺”,沿用至今。清顺治四年(1647),青海东科尔寺四世活佛多居嘉措应天堂寺僧众的邀请,多次大规模地扩建寺院,并成为天堂寺寺主,天堂寺亦成为车科尔寺的属寺。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进京路过平番(今永登县)镇羌川(今天祝县金强川 )时,给“天堂寺” 赐“扎西达吉林”之名称,汉语意为“广慧寺”。 建筑群 自唐代初建到解放初期,该寺历时1000多年,其间曾数度毁于兵燹,又多次重建扩建,建筑规模日趋宏大。据统计, 1956年该寺占地1500多亩,有佛殿14座,经堂40座,活佛昂欠有东科尔、嘉义、嘉若、八哈、玛其、阿万、赛义、莫科、仓哇、德格、夏玛、达隆、华藏等17座;僧人院落300多廓,房屋 4000多间。殿堂楼阁,高墙滦院,各有姿态,互为衬托,共同组成景象壮观的汉藏建筑群。寺内分浚文学院和时轮金刚学院,开设显宗五部经典(即般若、中观、释量、戒
【网络解释】
天堂寺,为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其前身为唐宪宗(806-- 822)年间所建藏族苯教寺院,鼎盛时僧侣达千余人,素有“天堂八百僧”之称,以戒律严明、高僧辈出、规模宏大闻名于藏区。千佛殿中有世界之最的宗喀巴大师木雕坐像,高23米。寺后绝壁石洞,为宗喀巴大师弟子华锐坚参巴参禅圣地。寺院四周群峰环抱,林木葱郁,大通河从寺前蜿蜒流过,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极具瑞祥。保留和重建的主要建筑有:佛祖释迦牟尼殿、时轮学院、空行宫、文殊殿、大经堂、小布达拉宫、土祗殿、龙王殿、多识活佛囊欠、赛义活佛囊欠等。
金堂寺仙堂寺天堂大堂寺炎大堂寺操天德堂天堂寨天堂红徐天堂梦天堂天堂春天堂伞天堂岛天堂河小天堂天堂极新天堂天王堂天堂泪天堂鸟仰天堂天堂歌天堂爱天堂镇天堂饼天宝堂天惠堂天堂海天堂角天堂路天织堂战天堂天安堂《天堂秀》天堂湖天堂市水天堂天主堂天堂滩天喜堂天堂龙天湖堂天河寺应天寺天柱寺天寺村天星寺天恩寺天圣寺天藏寺龙天寺天泉寺圣天寺天光寺天开寺天福寺天清寺天祥寺天皇寺天童寺天龙寺天音寺天成寺天籁寺天护寺天灯寺朝天寺仰天寺天华寺天峰寺天马寺肖堂清真寺龙堂寺严龙付堂清真寺大堂寺茧良昨天的天堂天天养生堂天堂的冬天天津天成寺人间天堂天堂游记创世天堂天堂花园莲花天堂末路天堂飘雪天堂五月天堂格差天堂度假天堂奔跑天堂血色天堂天堂之地天堂之泪天堂之火天堂之约天堂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