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俗游
【词语拼音】zhōng yuán mín sú yóu
【词语繁体】中原民俗遊
【词语结构】式词语
【词语字数】五字词语
【词语解释】
中原民俗游 - 概述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里的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这里的民风民俗,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对这一系列人情风俗的领略即为中原民俗游。 虽然山西、河南、山东、天津、北京的民俗风情同出一源,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各地域又有明显的不同。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城街巷陌,或许您会在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也体会到居住在不同地域的炎黄子孙用不同方式追求美好的生活。 中原民俗游 - 景点介绍 乔家大院 位于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为清末民初金融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邸其建筑具有北方特色,清代民居风格。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如今是祁县民俗博物馆。整个建筑群分为6个大院、20个小院, 共有房屋313间,占地8700多平方米。馆内展鉴共分6大部分,12个单元,31个展室。分别以时序节令、奉祀祭祖、婚丧礼仪、生活起居等为主题,较为系统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晋中一带的民情风俗。并有木器、衣饰、陶瓷、字画、工艺品等专题陈列。 河边民俗馆 位于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处的河边村。是在旧山西督军闫锡山宅院基础上筹建的地方性民俗展览馆, 宅院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 总体布局为上下两大院, 为中国传统殿式建筑。主要内容包括礼俗、婚丧、节会习俗、居住及生产民俗等, 集中反映了当地人们劳动生产、生活的情景。 平遥古城墙 位于太原市西南约90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存的平遥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而成。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取意长寿不老,坚如磐石。城墙外观呈方形,周长6.4公里,城墙高12米,平均宽为5米。外墙每隔50米筑有敌台1个,四角各建角楼1座,东南角建有奎星楼1座。城墙上建垛口3000个、 小敌楼72座。 南北各建一城门,东西设两道城门,每道城门都突出墙体外部,呈瓮形。瓮城共有6座(南北各1座,东西各2座),细看,南北两门像龟的头尾,东西四门似龟的4只脚。南门里外两门直通,像龟的头部向外伸出。正好南门外还有两眼水井,像龟的两只眼睛。北门的外门形状向东弯曲,似龟尾东甩。而全城的大街小巷就是龟背上的寿纹了。因而,历史上称平遥古城为“乌龟城”。城外原有护城河,门外设吊桥。 丁村民俗博物馆 西村民俗博物馆位于临汾南35公里襄汾县丁村,有明清两代的民宅26座,全部建筑均保存完好。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公
【网络解释】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里的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这里的民风民俗,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
民俗游民俗旅游中国民俗民俗民俗旅游学民俗旅游者汉中民俗村中华民俗村中秋节民俗中国民俗学民风民俗民俗学民俗菜民俗路中国民俗故事潮汕中秋民俗中国民俗摄影中国民俗文化游民化民成俗民俗趣话西藏民俗藏族民俗民间风俗民俗体育化民易俗民俗舞蹈民俗周刊民俗文化民俗文学民俗摄影民俗风情民族风俗山西民俗民俗音乐上海民俗一民同俗民俗记忆民淳俗厚民俗学者土俗民情民俗故事民俗茶艺南昌民俗民俗学家饮食民俗客家民俗民俗艺能广东民俗喜趣民俗东至民俗西部民俗神州民俗民俗节日民情土俗俗中人原小民中民原住民中原中国民间游戏旅游风俗乐游原中游民俗与传说荣成民俗馆台湾民俗村民俗文化村青岛民俗馆民俗村酒店民俗文化节民俗学概论道教与民俗俗民方法论民俗与传统江南民俗馆民俗博物馆民俗赏花节汉字与民俗文物民俗学文艺民俗学原住民地民歌中国风俗长江中下游平原中游游戏中心王中民高中民中原岬中原杏中原乡中原界无业游民全民西游国民手游民居旅游游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