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猫头竹的详细解释,猫头竹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猫头竹

【词语拼音】māo tóu zhú

【词语繁体】貓頭竹

【词语结构】ABC式词语

【词语字数】三字词语

【词语解释】
竹名。

【详细解释】

(一)、竹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草木》:“猫头竹质性类筯竹。”

【网络解释】

毛竹(学名: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iere) J. Houzeau)是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叶耳不明显,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花枝穗状,无叶耳,小穗仅有1朵小花,4月笋期,5-8月开花。中国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省,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毛竹是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毛竹叶翠,四季常青。(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