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啼哭的详细解释,啼哭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啼哭

【词语拼音】tí kū

【词语繁体】啼哭

【词语结构】AB式词语

【词语字数】两字词语

【词语解释】
出声地哭:大声啼哭。

【详细解释】

(一)、放声地哭。

《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五:“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飢。”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二)、特指猿啼。

唐 白居易 《寄微之》诗之五:“ 秦 女笑歌春不见, 巴 猿啼哭夜尝闻。”

【网络解释】

啼哭,汉语词汇。拼音:tí kū指大声地哭泣。语出《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英语翻译】

to cry; to wail